撰文:cher / 文字总监: 程碗饭 / 视觉设计:xl原创图文,
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其实,我们听过太多来自于周遭的抱怨,抱怨看不懂美术馆里的当代艺术,不知所谓的行为艺术,抱怨无法理解的图形远没有隔壁起码能讲出些故事的古典油画好看。
而艺术家们也似乎越来越乐于把自己同观众隔绝开来进行创作,作品静静地躺在展示台上,就如躺在刚刚完成的手术台上,被动地等待着观众前来。这现象就如同德国艺术家博伊斯(Joseph Beuys)说,「仿佛艺术史上未曾与社会整体发生过真正的关系」。 博伊斯这句话唤起关于艺术创作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思考,他的“社会雕塑理论”引发了艺术家和公众关系的讨论,影响着前者去思考如何介入、参与到社区当中,纳入社区特征,让其成为创作的一部分。
艺术家圈儿在此次北京ONE艺术周带来的项目「过家家儿」,就是一个典型的、与社区融合的艺术创作。「过家家儿」将利用胡同居民扩建的胡同墙体,结合自然生长在胡同里的树木,给一棵“特殊的”白桦树做一个门脸儿。
这棵“特殊”白桦树的孤独,是居民在对自家房屋修改扩建的过程中,有意或无意把本属于胡同一员的它剔除在了建筑之外而造成的。这一举动引起了艺术家圈儿的兴趣。通过利用居民自家的墙体,胡同里的树木,甚至模仿胡同居民门房的样子,进行艺术再创作,从而为白桦建造一个“家”,借此探讨胡同里人与植物的关系。
更为重要的是,「过家家儿」这一艺术项目的实现,不得不依赖于艺术家与居民的共同合作,其过程中极有可能会潜藏挑战彼此“现有舒适领域”(comfort zone)的危险。社区居民的爱好、惯性思维,甚至固有的意识形态,都可能接受来自艺术家这个「局外人」的挑战;而反之,艺术家对胡同现实的观察,对创作和对社区环境的批判性思考,也会随着居民参与的深入,融入更多可能。
这正是北京ONE所期待的,在观点的交集、作品的合力创作下,所激发的是胡同居民与艺术家对胡同环境的全新看法。而两者间的对话、相互影响和改变,都将如同一件完整的集体创作。「过家家儿」将不只是一件生硬地、毫无关联地伫立在胡同内的艺术品,而是胡同居民与艺术家双方,在观念、形式上通力合作,一次动态的“艺术创作完成时”。
「参与」是艺术介入的关键词,不是侵略也不是加入。艺术介入与众不同的地方,除了视觉性社会思考的意识输出,更应该是一种美学文化语言的交流。艺术家们利用自己美学的敏感性,处理了我们时代中最重要的课题——环保、族群关系、社会边缘及弱势群体以及文化认同等。这些课题应该是是每一位城市中的居民都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参考文献.
1.「擴散性的雕塑理論:社會雕塑理論」(Expanding of Sculpture Theory:TheConcept of Social Sculpture),
2.Suzanne Lazy「量绘形貌:新类型的公共艺术(Mapping the Terrain: New Genre Public Art)」